一所医院,浓缩一个时代的医疗轨迹;
一座城市,凝聚数千万人的健康梦想。
岁月更迭,改革精神一脉相承。40年间,从一所仅有500位医务工作者、年门诊量仅40多万人次的地方医院,一步步成长为拥有2000多位医务工作者、年门诊量超过 人次的全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什么让俄罗斯专享会294地址能够在时代变革中永立潮头浪尖,引领区域医疗健康事业发展?
是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是“人民医院为人民”的不变宗旨,是一届又一届医院领导班子迎风前行、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气度,是一代又一代一院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勇气和信念。
是对这座城市、对人民的责任和爱,让这所陪伴徐州人走过80多年风雨的医院不舍昼夜,风雨兼程,拼尽全力,为千万徐州人托起愈加绚烂的“健康梦”。
强专科 重技术 优服务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在老徐州人的记忆中,许多当年曾经震惊全市的大手术,都出自俄罗斯专享会294地址。这所徐州最早成立的市属公立医院,在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历程中,初心不改,步伐不停,一直在刷新着淮海经济区医疗改革的新高度。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那时的医疗技术是如此落后,许多地方就连一个简单的白内障手术都无法完成。正是在那一年,市一院研发出全国第一台激光裂隙灯显微镜;1986年,眼科开展了全市首例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为我市眼病防治技术带来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40年来,市一院创造了太多地方医疗史上的“第一”:1980年,全市首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1982年,全市首例非卧床式持续性腹膜透析、首例血液透析术、首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1986年,全市率先开展眼科显微手术;1992年,全市首例冠状动脉心脏搭桥术;1993年,全市率先开展玻璃体切除术;1996年,全市首例肾移植术……
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在哪儿,市一院就将技术创新的目标瞄准哪儿。改革开放40年来,市一院始终坚持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发展的基石,树立了“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方针,逐步形成了以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产科为优势,以徐州市重点学(专)科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骨科、产科、妇科、胸心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整形美容外科、呼吸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血液科、检验科、消化科、皮肤科、病理科、儿科、重症医学科、药剂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糖尿病护理、眼科护理、神经内科护理、骨科护理等32个科室为重点的综合学科群,学科综合建设和医疗技术实力在淮海经济区走在前列。
对徐州老百姓来说,提到市一院重点科室,眼科是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该科室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徐州市优势学科、徐州市眼病诊疗中心,年门诊量约25万人次,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内窥镜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微创入路眼眶手术、微导管引导下的360度小梁切开术等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手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市一院坚持“患者至上,用心服务,追求完美”的服务理念,从细节服务入手,不断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温馨服务。
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该院创新服务举措,门诊缴费支持微信、支付宝支付,自助终端设备可实现自助挂号、取片、取报告等,每逢节假日,所有临床、医技、辅助科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均正常开诊上班,专家门诊节假日也不停休,让老百姓时时刻刻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早在2013年,市一院在全市卫生系统中率先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微官网,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一最新载体向百姓宣传健康就医常识,方便群众就医,让群众少跑路、易办事,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做公益 帮基层 重宣教
将健康教育的社会责任融入发展血脉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34年前,徐州市第一家红十字医院在市一院挂牌诞生。30多年来,它始终坚守“公益”的良知与责任,汇聚人道力量,普及健康教育,为提升淮海经济区居民健康素养、建立健全淮海经济区健康教育体系作出了卓绝贡献。
它投身公益,把健康送给弱势群体——
作为红十字医院和教学医院,市一院先后组织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彭年光明行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使11000余名贫困残障患者重见光明。为此,医院两次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及卫生部颁发的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省先进集体。
“防盲治盲”“微笑列车”“明天计划”是该院三大品牌公益项目。防盲治盲工程启动于1990年,在苏北建立起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眼保健网,先后在全国各地义务实施白内障手术近两万例,普查范围达220多万人口;“明天计划”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为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四市的孤残儿童免费手术近300例;自2002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四个“微笑列车”项目合作单位之一,市一院已为6000多例唇腭裂患者解除了病痛,成为江苏省16家微笑列车定点综合医院中唯一一家A级医院。
它重视宣教,把知识送到百姓身边——
2011年底,市一院“博士义诊团”正式成立,致力于为淮海经济区基层医疗单位和贫困群众开展送医送药义诊活动。截至目前,“博士义诊团”已开展现场义诊活动100多场,直接受益群众有2万多人次。
为把健康教育送到百姓身边,市一院各科室通过播放视频、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疾病预防治疗手册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自2015年底开展的健康大讲堂活动更成为医学专家与普通市民零距离接触的“连心桥”,平均每年10场讲座,每一场活动均座无虚席,使广大市民学到了大量正确的疾病防治及急救知识。
它帮扶基层,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为真正让医学技术“下沉”到贫瘠、落后的农村地区,无论寒冬酷暑,每天清晨7点,一批医学专家会准时从市一院出发,奔赴铜山、新沂、邳州、丰县……
在那里,他们带教、坐诊、查房、会诊,开展病例讨论与科研活动,有计划、系统性地提升基层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在那里,他们协助开展手术指导、专业培训、病例会诊、双向转诊工作,切实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在那里,他们组织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研究、制定、申报科研课题和撰写论文,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的科研教学水平。
随着医联体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市一院已与112家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帮扶协议。一大批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将青春和热情留在了基层,为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群众获得感付出了汗水与辛劳,也真正实现了“让医改成果为全民共享”的大爱承诺。
抓管理 谋合作 抢机遇
内涵建设与外延工程共同推动医院“弯道超车”
改革开放40年间,第一人民医院见证并参与了徐州医疗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
1985年被称为“医改元年”,全国各级医院开始了放权让利、放开搞活、扩大自主权的第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当时,作为全市医疗“龙头”机构,市一院一马当先,改革领导体制,制定考勤和奖罚制度,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劳动人事制度,各项改革走在了全市前列。
1995年,市一院被省卫生厅批准为三级医院,开市属医院之先河。随后20多年间,医院历经风雨,不懈奋斗,在解放思想、创新进取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勇立医改潮头浪尖,内涵建设与外延工程并驾齐驱,加速实现“弯道超车”。
2015年,市一院率先推出了“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制度,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临床一线,听意见、送温暖、解难题,围绕科室在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倾听职工呼声,把问题协调解决在基层。在三甲医院现场评审反馈中,“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被评为医院管理亮点,得到了评审组的高度认可。
在提升内涵建设的同时,市一院积极打造“借势、借脑、借力”的外延工程,以他山之石助力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城市的建设。
2017年11月,医院与吴孟超院士共同签订“吴孟超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合作推进“一站两中心一联盟”(“吴孟超院士工作站”“淮海经济区肝胆胰诊疗学术中心”“江苏吴孟超肿瘤精准医学中心”“淮海经济区医学与生命科学院士联盟”)的建设,为徐州市以及苏鲁豫皖地区的老百姓提供更加规范、先进的诊疗服务。
此外,市一院还积极学习北京、上海、武汉、郑州、苏州等地医疗机构发展经验,开展与意大利等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遴选出20余人参加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支撑计划项目,前往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学习进修,开阔视野,汲取国外先进医疗技术与管理经验,助推医院医、教、研综合实力提升。
“在医改的大潮中,向前看、向远看、向外看,打破定势,准确判断,积极提升站位,才能实现新跨越;在医院管理中,以现代化为着力点,在学习先进中开阔视野,对标找差,革故鼎新,才能形成大发展的良好格局。”总结医院管理经验,杜钟祥表示:“眼光至少要放远到未来10-20年,多些全局视野、世界眼光,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40年风雨同行,市一院用技术和服务赢得患者满意,用爱与责任托起一城百姓“健康梦”。眼下,市一院新址搬迁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届时,一座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流程科学的园林式三甲综合医院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浓厚的历史底蕴、深邃的人文情怀、现代化的技术与服务,将共同铸就一座新时代的医疗新坐标。
人民医院为人民——专访俄罗斯专享会294地址院长杜钟祥
俄罗斯专享会294地址始建于1935年。自成立以来,市一院始终秉承“办人民满意的医院”这一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医院为人民、公立医院办公益”的服务方向,为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记者对市一院院长杜钟祥进行了专访,听他聊聊这所老字号医院的“前世今生”。
问:改革开放40年来,市一院在规模、环境、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这40年来医院的发展历程?
答:这40年来,徐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城市息息相关的医疗事业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徐州医疗健康事业的见证者,市一院始终紧跟时代步伐,锐意革新,开拓进取,在内涵建设、医学技术和医疗服务方面不断完善进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医院还是一所只有500多名医务工作者、年门诊量仅40多万人次的地方医院,如今,医院工作人员已超过2000多人,年门诊量超过……,已成为一所设备先进、技术精湛、环境优美、在徐州市乃至淮海经济区有较大影响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公益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问:能否谈一下我们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答:我们一直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石,以科教兴院为战略,加强名医、名科、名院建设。经过八十多年的奋斗,医院形成了以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产科为优势,以徐州市重点学(专)科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骨科、产科、妇科、胸心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整形美容外科、呼吸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血液科、检验科、消化科、皮肤科、病理科、儿科、重症医学科、药剂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糖尿病护理、眼科护理、神经内科护理、骨科护理等32个科室为重点的综合学科群。
其中,眼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徐州市优势学科、徐州市眼病诊疗中心,年门诊量约25万人次,手术1万余例,其开展的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内窥镜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微创入路眼眶手术、微导管引导下的360度小梁切开术等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手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问:您曾说过,一家医院的水平和实力不能仅看利润的多少,更要看它的社会效益和为病人服务的水平,尤其是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水平。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答:作为一所公立医院,自1935年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一直秉持“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公益理念,以博爱之心为民解困。我们是徐州市唯一一家综合医院中的红十字医院,始终坚持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先后参与全国、省市多项医疗慈善活动,其中“防盲治盲”“微笑列车”“明天计划”三大公益项目已成为我院的品牌项目。随着眼科的壮大发展,“防盲治盲”项目已经完成将近2万例手术,还曾经走出江苏在外地开展手术;作为“微笑列车”定点医院,我院是江苏省唯一一家能够开展二期手术的定点医院,完成例数全省最多;我院还是徐淮宿连四个市的“明天计划”定点医院,多年来保质保量完成治疗任务,挽救诸多患者的身心健康。
问:“十三五”期间,医院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答: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在医院“十三五’规划中,我们明确提出:要依托新医院建设,将市一院建成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流程科学的园林式三甲综合医院。市一院新院是淮海经济区单体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最大的一所医院,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将在人才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展望十三五,医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医护人员一定不辱使命,锐意进取,全力打造我市名牌医院、百姓放心医院,争创同级一流医院,创建现代化示范医院,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曲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