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日记
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俄罗斯专享会294地址骨科一病区副护士长
张荆晓
支援地:武汉体育中心
方舱医院
一
2020-02-21 星期五 阴
昨天是我们江苏省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的第十一天,我上小夜班时间是从下午6点到晚上12点。下午4点20分的时候,班车准时来到宾馆接我们到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上班。从刚开始的不清楚,摸不到门道,到现在逐渐适应了各个流程。
首先在上班前要做好个人准备,要带路上使用的好防护消杀物品,做好个人准备,我们每一个护士都在容易发生压疮的位置,贴上了水胶体敷料。我也在鼻子两侧贴了敷料,在耳朵上也贴了创可贴,扎起了武汉头,生怕有一丝头发露出来在路上,路上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了方舱内的工作流程,相互交流了一些防护的经验。
二
到了方舱后,我们在相互的帮助下,穿上了一层一层的防护服,大家都互相仔细检查防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了,我们徐州片区的负责A区的病人,在确认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后,我走进了方舱和上一班的老师进行了交接班,主要交接内容包括,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情绪等,我们还要在交接班本上注明重点交接的内容。还好,我们的病人病情都比较稳定。
我们这边正在认真的交班,那边病人的晚餐送来了,我赶紧推着护理车去领饭。方舱内的病人也很配合,大家以一排为一组。选定一个组长来领饭。晚餐很丰富,有自嗨锅、盒饭、酸奶,还有水果。中间不时有些病人来跟你沟通缺少什么药品,物资等,我们再去帮助病人领取,发放。
三
21点的时候,我们开始测量病人的体温和指脉氧。32床的病人,年纪比较轻,大概30多岁,情绪有些紧张,测指脉氧是98%,心率116次,体温36.3℃。自述心慌、胸闷。我和许博护士长一边安慰病人,一边喊来了医生给病人吸氧。我们劝慰病人,心态放松一些,积极的接受治疗,多休息才能更快的康复啊。一小时后病人的心率下降到了89次/分。病人看到心率下来之后,情绪也缓和了不少。
我们方舱内的病人都是轻症的病人,病人的心情对他们的康复起了很大的作用。昨晚在方舱内,有的病人唱歌,有的病人看电视,有的病人和家人视频。我们在为病人护理时总能听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这一类的话语。让我们在这个冬日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12点半走出舱外,我感到一阵阵的寒冷,在休息室等车的时候,大家还是很兴奋。这个时候才我感到耳朵后面一阵阵的发疼,原来是口罩带子勒的地方给勒红了。坐车到了酒店也已经两点了,我赶紧把衣服用消毒液浸泡,冲进了洗浴间洗澡。等全部弄完之后,也在凌晨四点钟了,带着些许的疲倦,我进入了梦乡。
虽然工作是辛苦又危险,但是能够参加这次战疫我非常荣幸,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胜利就在不远的将来。
延伸阅读
2月21日,在张荆晓的战地日记中,开篇用不少笔墨记下了医疗队员们充分利用从驻地到方舱医院路途的宝贵时间共同讨论方舱内的工作流程,交流个人总结的防护经验。“在容易发生压疮的位置,例如耳根、鼻子两侧,贴上水胶体敷料、创可贴等。”她写道。
“这些敷料是我们医院第四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领队沈鹏主任和护理部胡铭主任为我们带来的物资,特别感谢他们。虽然我的防护经验有限,但写出来在提醒自己的同时,供更多需要的人参考。”受访时张荆晓表示。
张荆晓把她的目光投注在该日舱内6小时工作的更大范围、更广个体、更小细节。日记中记录了医疗队员间细致的交接班、病人自觉有序地排队领取丰富晚餐、以及病人们在舱内的真实状态……“32床年轻患者在医疗队员的有效治疗和积极安慰下,病情有所改善、情绪得到缓解……21:00的舱内,有的病人在唱歌,有的病人看电视,有的病人和家人视频。”
日记配图中,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组成一个简易的护士站,是医疗队员们在方舱“战场”的临时“指挥部”;张荆晓推着一个护理车为A区患者领发晚饭。
透过这些文字和图片,可以真切感受到医疗队员们正在迅速适应舱内的工作节奏,更游刃有余地应对抗“疫”工作,而武汉患者病情和情绪上向好的变化成为医疗队员们关注的焦点和情绪的拐点。面对这场疫难,医患们越来越自信、沉着,部分初入舱时的陌生感、紧张感和焦虑感逐渐被适应甚至消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