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服务热线: 0516-962011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门诊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13:30-16:30 周六、日照常
新闻中心

患者巨型扭曲腹主动脉瘤破裂危在旦夕 徐州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薛松团队精准“拆弹”

  急危重症于患者而言就像闯关,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医学领域中的每一次成功救治,既诠释了医患间双向奔赴的真谛,更体现了医者对生命的敬佑和尊重。

  近日,俄罗斯专享会294地址心脏大血管外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导管室、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紧密配合,成功救治一例因巨大腹主动脉瘤破裂身临险境的患者。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闯关之旅,也是一次对医学技术和医护人员专业素养的考验。

  气球一样的腹主动脉瘤

  人体的主动脉好比是城市供水主管道,当管壁发育异常或出现动脉硬化、动脉炎等疾病时,局部弹性降低,变得脆弱。在血流不断冲击尤其是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时,管壁薄弱处就会像吹气球一样出现病理性扩张。当扩张直径超过6cm,破裂几率将显著增加。一旦“引爆”,致死率接近100%。所以主动脉瘤也被称为身体内的“定时炸弹”。年过六旬的王先生(化名)肚子里就埋藏着这样一颗“炸弹”。

  无法忍受的腹部剧痛

  周日下午,王先生(化名)在家里突然感到腹部剧痛,无法缓解,家人紧急拨打120来到徐州一院。“就是那种像刀割样、撕裂样的疼痛,简直无法耐受。”王先生表情痛苦地蜷缩在床上,强忍着疼痛描述着自己的症状。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韩燕接诊后立刻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结合患者症状,怀疑是主动脉瘤破裂,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卧床制动、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标本采集、急查CT、联系心脏大血管外科急会诊......各项抢救措施同步进行。

  扭曲的巨型腹主动脉瘤出现破裂迹象

图片图片

  CT结果令大家倒吸一口冷气。腹主动脉扭曲,于右肾上极水平呈90°反折,其远端呈瘤样扩张超过10cm,周围提示有液体外渗,腹主动脉瘤已出现破裂迹象。

  “该患者的腹主动脉就像一个被吹开了的气球,管壁已被拉到了极限,张力极高,并且已出现破裂迹象,随时可能引起致命性的破裂。”会诊后,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峦立即将患者收治入院,通知相关科室做好联合抢救的准备,并把患者资料迅速上报给徐州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上海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薛松教授。

  双向奔赴的专家救援团

  “患者病情复杂、危重,绝对卧床、控制血压,密切监测,同时做好患方沟通和各项准备,尽快安排急诊手术。”薛松教授详细查看了患者资料后,果断给出了诊疗意见,并迅速安排团队的微创介入专家、上海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冀东教授赴徐增援。正在家休息的徐州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执行主任、上海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单江桂教授闻讯也立即乘高铁赶回徐州。

  列车在高铁上飞驰,薛松教授专家团队围绕患者病情展开的线上会诊也进行地如火如荼,随着各项检查结果的更新,手术方案不断完善。竭尽全力救治患者,把风险降到最低是团队的共同目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各项准备工作相继完成,人员就位、设备就位、高铁列车也及时抵达。专家团队的线上会诊也达成了一致意见,以微创介入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作为第一方案,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开放手术备选方案,以应对突发破裂时的紧急救治。

  一切就绪,手术正式开始。

  拆弹过程 如履薄冰

  “拆弹”过程比想象中的还要复杂,手术难度极大。“手术有三个难点。一是动脉瘤巨大、扭曲,支架内漏风险大;二是瘤体管壁菲薄,术前已有破裂出血迹象,术中操作对管壁的任何触碰都可能引起致命性的破裂;三是瘤颈短,支架锚定区有限。位置高,会堵住肾动脉的开口,影响肾脏血供,位置低,又不能将全部病变腹主动脉段覆盖。为了规避所有风险,整个手术过程可谓是如履薄冰。”执行主任单江桂坦陈手术难度。

图片

  腹主动脉覆膜支架顺利植入

  “定时拆弹”被成功拆除

  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中,作为心脏大血管外科各类经导管微创介入治疗专家,刘冀东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单江桂、王峦默契配合,穿刺、置入导丝、导入主动脉-髂动脉分叉型大血管覆膜支架主体及输送系统并释放、导入髂支分别套叠于主体长短支上并释放抵达左右侧髂总动脉、球囊扩张……每一次操作都精准流畅,每一个手法都熟稔绝妙,每一个步骤都无缝衔接。当看到术后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覆盖瘤体满意,无明显内漏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定时拆弹”被成功拆除。这一关,王先生是闯过来了。

图片图片

术前                                                 术后

  “从一进医院接诊医生的正确判断,到救治全程的绿色通道,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时间选择了徐州一院,也再一次深切感受到徐州一院整体的医疗救治实力、医务人员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艺。正是多个科室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和各个诊疗流程之间的环环相扣,才为我的成功脱险赢得了宝贵的时机。”转危为安的王先生向医护人员表达着深深的感激之情。

  专家团队介绍

图片

  薛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全国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协会委员

  亚太胸心外科学会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血管外科技术与工程学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心脏再生学组副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医学发展委员会心血管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

  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AAHVD)中国分会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荣获第二届上海市“十佳医生”

  荣获2022年“上海工匠”称号

  在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等领域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擅长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手术,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

  在上海地区率先成功开展了“微创小切口多支血管冠脉搭桥术”“心脏四瓣膜置换术+巨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弓部三分叉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针刺麻醉下双瓣置换术”“针刺麻醉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以及各种微创小切口心血管外科手术等新技术。在国内较早开展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以第一完成人获2021年度“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

  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Innovations》《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外科学文摘英文版》《国际心血管病学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等多家杂志的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同行评议专家,并在国内外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70余篇;

  高等教育出版社规划教材《外科学》副主编、参与编写《兰锡纯心脏血管外科学》《心血管麻醉学》《成人心脏外科学》等专著。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以及省部级以上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局、浦东新区重点课题、国际合作课题等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和主动脉夹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等奖项。

图片

  单江桂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执行主任,师从薛松教授。

  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

  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到美国纽约州St.joseph’s hospital临床访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修。担任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international member国际委员,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分别荣获东方心脏大血管外科会议青年医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主持及参与课题3项,发表论著10篇,SCI收录3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书籍2部。

  专业擅长: 胸腔镜下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介入瓣膜手术,主动脉介入手术及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围术期心脏超声的应用。

图片

  黄日太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行政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百人计划” “仁济医院十大中青年医疗骨干”。曾赴新加坡国立心脏中心、德国柏林心脏中心、意大利米兰著名心脏外科中心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访问学习。担任亚太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十三五”教材《外科学》第二版编委。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等课题四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专业擅长: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病的成形和置换术,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纠治术、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胸腔镜辅助下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

图片

  刘冀东

  副主任医师、教授

  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

  曾于2013至2014年赴法国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专项培训,2016年赴加拿大接受临床医学教学专项培训。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联合医学院兼职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外科介入专家工作组专家。

  作为新生代的复合式心血管外科医师,不仅熟练掌握经典的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同时以经导管微创介入治疗为技术特色:独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独立完成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独立完成复杂大血管疾病的全腔内支架修复术及分支重建术,拥有独创的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技术-JD法;Hybrid复合式主动脉手术;独立术者完成多种径路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

图片

  谢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

  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心脏重症脑保护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分会重症监护学组委员。曾获2021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专业擅长: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处理、心脏危重症的诊治及辅助循环技术。研究方向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调控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图片

  王峦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现任徐州市胸心外科学会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中青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委员。

  主持徐州市卫健委课题1项。近年来参与发表论文多篇,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次,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次,徐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次。先后于南京鼓楼医院、上海胸科医院、上海仁济心血管外科进修。

  专业擅长:心脏瓣膜手术、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夹层外科及介入治疗,体外循环及ECMO应用。

图片

  陈康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体外循环灌注师

  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专职体外循环工作10余年,参与编写胸心外科专著1部,于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篇。先后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修体外循环。多次参加北京、上海等地开展的ECMO和大血管培训。擅长各类心脏大血管疾病术中体外循环管理和围体外循环期器官保护的工作。熟练各种疑难心脏疾病、瓣膜病、主动脉夹层、复杂先心病、冠心病的体外循环管理;尤其擅长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熟练掌握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零平衡超滤,改良超滤技术。

图片

  潘家俊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参与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共同第一作者1篇。

  专业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部疾病及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大血管疾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图片

  李宇峰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参与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共同第一作者2篇。

  专业擅长:心胸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图片

  梁汉青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发表北大核心论著5篇,参与省级课题2项。

  于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3年住院医师临床规范化培养,2023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外科进修学习。

  专业擅长: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图片

  史为涛

  医学硕士,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症病医学专业委员,江苏省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循环组委员,徐州市微循环专业学会委员。

  承担主持及参与高校及市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从事危重症监护临床工作10年。擅长各类心脏大血管疾病围术期管理,及休克、心肺复苏、多发伤、ARDS、AECOPD、急性心衰、脑血管意外等各类急危重症的临床救治。

        记者 | 李文锦